重慶文理學院
  • 學校概況
  • 院系設置
  • 人才培養
  • 科學研究
  • 招生就業
  • 校園文化
  • 合作交流
  • 信息公開
  • 首頁
  • 學生
  • 教職工
  • 校友總會
  • 基金會
  • 網上辦事大廳
  • 教務網
  • 圖書
  • 郵箱
  • 招聘
  • 招標
  • English
  • 學校概況
    • 學校簡介
    • 發展歷程
    • 現任領導
    • 組織機構
    • 學校標識
    • 校園風光
    • 文理影像
  • 院系設置
    • 文化與傳媒學院
    • 數學與大數據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 體育學院
    • 園林與生命科學學院/特色植物研究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
    • 音樂學院
    • 美術與設計學院
    • 教育學院
    • 經濟管理學院
    • 旅游學院
    • 人工智能學院/重慶服務外包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
    • 智能制造工程學院
    • 藥學院/創新靶向藥物國際研究院
    • 土木工程學院
    • 重慶文化遺產學院
    • 國際學院
  • 人才培養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留學生教育
    • 繼續教育
  • 科學研究
    • 科研機構
    • 科研管理
    • 學科建設
    • 學術期刊
    • 重慶科技資源共享平臺
  • 招生就業
    • 招生信息網
    • 就業信息網
  • 校園文化
    • 重文理報
    • 學生社團
    • 教工之家
    • 品牌活動
  • 合作交流
    • 國際交流合作
    • 內地交流合作
    • 港澳臺事務
  • 信息公開
    • 一周會議通知
    • 領導機構
    • 實施辦法
    • 指南與目錄
    • 年度報告
    • 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 學校新聞
  • 媒體視點
  • 熱點推薦

新聞中心

  • 學校新聞
  • 媒體視點
  • 熱點推薦
媒體視點 當前位置:首頁 > 媒體視點

首頁 > 媒體視點

重慶日報:十年磨一劍 重慶文理學院打造出4支高水平科研團隊

發布時間:2018-03-24 13:39 瀏覽:次 來源:重慶日報記者 李星婷 張亦筑

20180324cqrb.jpg

十年磨一劍

重慶文理學院打造出4支高水平科研團隊

 《重慶日報》  2018年3月24日  第5版

本報記者 李星婷 張亦筑

特色植物研究院團隊成員指導姜農.jpg

重慶文理學院特色植物種苗研究團隊在與農民交流生姜種植。(重慶文理學院供圖)  

     近日,重慶文理學院特色植物研究院李洪雷博士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Nature》上發表了重要研究成果,這是《Nature》首次發表我國系統發育生態學的學術論文,在國內外系統進化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本報3月23日10版曾做報道)。

  這背后,與重慶文理學院近年來注重科研團隊建設和國際化合作辦學模式密不可分。該校近十年來圍繞怎樣的發展思路,制定了哪些專業建設和人才引進的舉措,才能成功打造出4支在國內外具備領先水平的科研團隊?3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赴重慶文理學院進行了采訪。

  提供一層樓做實驗室

  海歸博士帶來的科研團隊迅速成長

  李洪雷是2017年3月來到重慶文理學院的。此前,他在華南農業大學—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從事博士后研究?!?014年,師姐到重慶文理學院參加過一次會議,印象很不錯?!崩詈槔谆貞?,后來自己在網上查了一下學校的情況,發現學校的特色植物研究跟自己的研究領域密切相關,團隊的實力也很強。于是李洪雷就動了心思:“為什么不到這樣的團隊里去呢?”

  但,李洪雷的夫人只是本科學歷。按照重慶文理學院招聘教師的條件,達不到要求。怎么辦?

  “學校也不能直接給編制進人?!敝貞c文理學院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人事處處長周洪亮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后來,學校根據李洪雷夫人的工作經歷和實際科研能力,將其安排在藥學科研團隊?!半m然在編和不在編,待遇差別很大,但是在科研團隊,她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業績獲得相應待遇?!?/span>

  重慶文理學院幫助高層次人才解決后顧之憂,李洪雷的經歷只是其中一例。

  用事業、待遇、感情留人,這正是重慶文理學院引進人才的法寶。也正是在這樣的工作思路和靈活多樣的用人政策下,學校建立起了4支高水平科研團隊:新材料技術研究團隊、創新靶向藥物研究團隊、特色植物種苗研究團隊、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團隊。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對學術領軍人才,學校有長期聘用、項目聘用、柔性引進等多種用人方式?!敝貞c文理學院黨委書記孫澤平介紹,如今在4支科研團隊里,通過這幾種方式,已匯聚了來自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內外高層次人才120名,創造出不少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

  “對青年人才如博士,近年來我們切實提高相關待遇,學校對他們的安家費,從10年前的3萬元提高到現在的30萬元?!敝芎榱琳f。

  但,待遇絕不是重慶文理學院能留住人才最主要的因素。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創新靶向藥物研究團隊的負責人陳中祝,2013年從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后畢業,他一心想在靶向藥物領域做出點成績,在選擇回國工作時也對接了一些學校。

  “他的要求很簡單,給他們團隊(當時3個人)一間500平方米的實驗室?!敝芎榱粱貞?,但有的學校不相信他們能做出成果,然而,重慶文理學院很豪爽地拿了格物樓的一層樓(2000平方米)給他!

  如今,陳中祝帶領的創新靶向藥物研究團隊自主研發的抗ED新藥已獲得美國發明專利,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在抗癌新藥領域也有重大突破。

  新材料技術研究團隊的李璐也深有感觸地表示,團隊2008年在柔性引進的涂銘旌院士帶領下建立,成立之初只有3人,現在有63人,除有從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地回來的海歸外,還有來自中科院、復旦大學等名校的多名博士?!按蠹疫x擇加入這個團隊,最重要的是學校致力于發展相關專業,為這個平臺整合了很多資源,大家可以一起做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的目標?!?/span>

  按照工作業績考核給待遇

  講師的待遇可以是教授工資的2倍

  正是通過多種人才引進方式和加大平臺建設的力度,重慶文理學院近年來發展迅猛,蒸蒸日上。

  “5年來,學校從中科院、北大、清華、牛津大學、悉尼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引進博士100余人,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60余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重慶市‘百人計劃’‘巴渝學者’等市級以上人才稱號獲得者19人?!敝貞c文理學院副校長譚宏介紹,隨著高層次人才的不斷聚集,學校在學科建設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成績非常明顯。

  據悉,近年來,學校已建成材料工程、環境工程、園藝學、社會學等4個市級重點學科,新建市級協同創新中心、市級重點實驗室、市級工程中心、市級人文社科基地等市級科研平臺20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101項,省部級項目693項,產出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學術聲譽和影響力日益擴大。

  而在2008年以前,這一切幾乎是空白?!拔覀兓臼橇闫鸩??!睂O澤平介紹,學校的前身為重慶師范高等??茖W校,2001年和渝州教育學院合并組建為渝西學院,2005年更名為重慶文理學院?!?008年,學校在第一次黨代會上提出實施‘頂天立地’發展戰略,強調學科建設。2017年在第三次黨代會上,更是確定了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目標?!?/span>

  孫澤平表示,“頂天立地”發展戰略和建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目標,意味著一是要有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二是要走應用型發展道路?!皳Q句話說,就是不僅要加強學科科研基礎能力的建設,打造出一批特色優勢學科;同時要開展科技成果的應用型轉化,緊密對接國家、重慶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span>

  于是,近年來,圍繞重慶市的支柱產業和“8+3行動計劃”,重慶文理學院在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領域,不斷加大專業建設和人才引進力度。4大科研團隊也取得了不斐的成績:如新材料技術研究團隊研發的柔性觸摸屏技術,屬國際領先水平,并已自主建成年產量2000噸的納米涂料生產線,產值約1000萬元;特色植物種苗研究團隊研發的脫毒生姜,已在重慶20多個區縣推廣種植1.2萬畝,總產值達1.2億元;非物質文化遺產團隊研究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并成立了重慶市唯一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

  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與學校有效的激勵機制也不無關系。周洪亮介紹,對于青年人才,學校采用的是“低職高聘”的方式(每3年評一輪)?!坝械那嗄陮W者,雖然達不到國家評定教授的要求,但學??梢愿鶕淇蒲兴胶统晒?,為其提供匹配的待遇?!?/span>

  比如,在新材料技術研究團隊,有一位郭朝中老師,只是講師,但由于他已在SCI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科研水平很高,于是學校為其提供學校特聘二級教授的待遇?!斑@是教授崗位工資的2倍?!?/span>

  “學校對教職工采取激勵政策,按照相關成果進行考核,提供待遇。這樣很合理,可以激發大家的積極性?!崩铊唇榻B,比如最開始團隊一年只爭取到五六十萬元的項目經費,但大家齊心協力、奮發有為,最近幾年每年都能爭取到近2000萬元的項目經費,其中包括一些國家重大研究計劃的課題。

  實施“海棠人才”計劃

  未來3年 學校擬再引進150名博士

  重慶文理學院近年來日新月異的發展,也離不開國際化合作辦學模式和“新工科”交叉融合的發展理念。

  在這方面,創新靶向藥物研究院和機電工程學院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創新靶向藥物研究團隊里,有來自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的陳芬兒教授,以及美國阿肯色大學、意大利那不勒斯費德里克二世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等名校的多名在醫學、生物、化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在抗ED和抗癌方面都研發出國際領先的成果。機電工程學院則整合了計算機、自動化、機械、電子等學科的融合發展,并在去年開設了教育部第一批、也是西南片區唯一的機器人工程本科專業。

  此外,近5年來,重慶文理學院已與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等多所國外院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項目合作,目前已共建3個國際科研合作平臺,實質性開展多項重大項目合作和國際學術交流。

  “人才,無疑是學校發展的核心要素。未來,學校將繼續實施‘海棠人才’計劃,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敝貞c文理學院校長許洪斌介紹,未來3年,學校擬再引進150名博士,圍繞學校重點發展的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學科領域進行建設,為重慶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學校今后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機器人、大數據等多個領域,都會探索更新更好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經驗。學校的發展勢頭,也一定會更上一層樓!”許洪斌表示。

《重慶日報》報道鏈接:http://www.cqrb.cn/html/cqrb/2018-03/24/005/content_197522.htm

相關轉載:

人民網/重慶頻道:http://cq.people.com.cn/n2/2018/0324/c365402-31379522.html

新華網/重慶頻道:http://www.cq.xinhuanet.com/2018-03/24/c_1122584123.htm

風光網資訊:http://news.ifeng.com/a/20180324/57013300_0.shtml

重慶日報網:http://www.cqrb.cn/content/2018-03/24/content_147092.htm

渝公網安備 50011802010053號 備案號:渝ICP備05001037號-1

聯系方式

紅河校區:重慶市永川區紅河大道319號 星湖校區:重慶市永川衛星湖文化旅游區

郵編:402160

友情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重慶市人民政府網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公眾信息網 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Copyright ?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 渝ICP備05001037號
  • TOP
  • 校園網自助服務
  • 023-49891910
  • 學校官方微博

  • 微信號

    官方微信訂閱號

  • 網絡在線交流
  • 站點地圖
精品 在线 视频 亚洲小说_高清无码中文字幕视频_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